天津武清区:“吹哨报到” 立见成效!
“以前就怕雨天出行,一下雨小区西边儿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就积水,看着很堵心。现在好了,网格员这群孩子们帮我们进行了路面改造,路平了,这心里也舒坦了!”家住杨村街东升里小区的孙大娘告诉记者。
↑改造前
(相关资料图)
↑改造后
东升里小区始建于1992年,属于杨村街文华巷社区管辖。由于时间跨度大、权责不清晰,小区西侧的道路一直年久失修、坑洼不平,一到下雨天就很容易积水。社区网格员发现了这个问题,立即将情况通过街道党建网格联动群上报至街道网格中心。
一声“集结哨”在社区响起,街道职能部门立即下沉现场“报到”。文华巷社区党委第一时间召集联席会议,社区居委会、物业办、公共管理办、矛调中心和辖区派出所对此问题实行共同商议、共同协调、共同决策。很快,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去年11月底,东升里小区西侧道路完成改造工程。改造后的道路平坦开阔,小区整体环境也随之得到有效提升,老百姓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成功“升级”。
此举是杨村街道工委全力推进市委市政府“十项行动”和区委“3+1+1”工作思路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。一直以来,杨村街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以网格为基础,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举措,用科技赋能社会治理,打造三中心一体化调度指挥中心体系,使基层网格员“一根针”和百姓需求的“千条线”精准串联、高效对接,更好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,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,“群众吹哨,街道报到”,撑起百姓幸福、安全的大民生。
真挚的为民心声,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悟出,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更加笃定。“此次枫桥之行,对我们打造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有了新启发。回去后,我们将依托街道打造的‘三中心一体化’指挥调度平台,进一步做强做细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,加大对服务区域的精细化管理,合力为业主构建‘突破壁垒、无缝衔接’的共建共享机制,形成人人皆是受益者的局面。” 近日,杨村街组织社区“一肩挑”、街道社区管理办、网格中心、社区服务中心、矛调中心、综合执法大队、辖区派出所和区网格中心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研学班,赴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进行考察学习。研学班成员、杨村街阳光家园社区“一肩挑”于占洋感触颇深。返回武清后,街道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基层工作的痛点、难点问题,与大家一同探索实践如何运用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进一步提升街道基层治理工作效能。
杨村街文华巷社区“一肩挑”时丽萌说:“以前,社区居民出现矛盾和纠纷会直接反映到居委会,但由于社区事务多,人员不足,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会差一些。今后,我们将积极吸收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精髓,积极实现‘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社区、矛盾不上交’的目标,将社会治理精细化、矛盾调处多元化,让‘枫桥经验’在我们社区扎根!”
杨村街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负责人杜广禄说:“一直以来,我们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,统筹辖区人民代表、人民调解员、乡贤、社区‘一肩挑’等各方力量,成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。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扎实走好群众路线,解决群众的烦心事、揪心事,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。”
杨村街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、三级主办李宇光说:“我们将不断强化基层执法队伍建设,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通过加强内部学法用法,进一步完善‘网格化+综合执法’模式,实现1+1>2的工作实效。同时,着力打造‘2+1+N’即‘综合执法队员与协管员+社区干部+专职网格员’的治理团队,与其他部门协调联动,形成‘发现问题——及时反馈——快速处置’的工作闭环,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。”
公安武清分局南楼派出所所长李水说:“我们将进一步深化‘警格+网格+物业志愿者’的三角扁平化指挥体系,依托杨村街综治维稳网格一体化指挥调度中心,实时连线指挥调度网格员,对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帮助支撑。同时,我们充分发挥民防力量团结群众的巨大优势,在巡逻防控、宣传防范等工作上实行‘捆绑’式作战,制定了4层环绕巡逻圈,并以警格、行业场所、学校等为划分标准,建立相关微信群及社区宣传队,利用不同群体、不同形式、不同载体,切实做到民防力量全覆盖,以此推动公安工作提质增效,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、满意度。”
杨村街道工委书记、二级巡视员李东强说:“杨村街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‘十项行动’的部署要求,紧紧围绕区委‘3+1+1’工作思路,继续深化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,运用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,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党建领航、制度创新,推进大数据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,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,推动实现‘小事不出社区、大事不出街道、矛盾不上交’,切实将各类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,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交出一份满意的杨村答卷!”
本文系原创,转载须注明来源美丽武清
图文:王司晨、刘雅楠、金子湲
编辑:尤秋跃
上一篇:varicella 今日观点
下一篇:最后一页
相关文章
精彩推送
X 关闭
X 关闭